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程规划 行程规划

大和号战列舰_大和号战列舰电影

zmhk 2024-05-03 人已围观

简介大和号战列舰_大和号战列舰电影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大和号战列舰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1.人类历史上最大战列舰沉没2.

大和号战列舰_大和号战列舰电影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大和号战列舰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人类历史上最大战列舰沉没

2.大和号战列舰的服役生涯一共折合多少天

3.大和号的主炮口径到底是多少

4.二战中关于大和舰

5.大和号战列舰是如何覆灭的?

大和号战列舰_大和号战列舰电影

人类历史上最大战列舰沉没

       

        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由于舰上装备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具有强大攻击力和防护力。

        战列舰曾经是人类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作为发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日本对于战列舰同样重视,充满偏执的日本人,同样对于战列舰充满疯狂,甚至不惜举全国之力,建造战列舰!这就是——大和号战列舰!在沉没超过半世纪后,该舰仍然作为不少**及动画的题材,继续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

       

        大和号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曾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

        为了能够与当时世界霸主英国以及他的表弟美国抗衡,日本人对大和级的打造可谓是不计工本,煞费苦心。

        最终使得大和级战列舰拥有了傲视世界的攻击力和防护力,可以说是攻防兼备登峰造极,在当时可谓是世界最先进,防护能力最强的战列舰,但是在今天看来,完全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日本是一个岛国,没有战略纵深,资源极度匮乏,对于一个需要强力对外扩张的国家来说,大规模发展海军,似乎就成为一个必由之路。

        驰名于世的“大和号“战列舰,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被野心勃勃的日本人抬上了世界军事舞台。

        “大和号”战列舰,长263.0米,宽38.9米,标准排水量6.4万吨,满载排水量7.28万吨,功率15.3万马力,最高航速27.7节,乘员3300人。

        武器系统:3座3联装460毫米米舰炮 ,大和级战列舰最具代表性的武器,就是那九门460毫米九四式舰炮了。

        除了风帆时代的臼炮以外,这是人类历史上口径最大的舰炮。

        它曾经在22000米距离上命中过一艘美国驱逐舰约翰斯顿号。

        只不过因为对方皮太薄,460毫米的穿甲弹根本没被引爆。

        2座3联装155毫米舰炮 12座12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52座25毫米3联装机炮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和舰火控系统的编组齐射水平非常先进,依托以上所述的物理硬实力,整个军舰到处都是火炮,像仙人球一样。

        大和的武器系统极其庞大,相当于数艘战舰的武备之和。

        可以说大和号的对舰攻击力,算得上世界第一。

        至于该舰的防御,更是举世无双。

        根据日本军方的测试,大和舰可以防御住空中800公斤俯冲炸弹的攻击(当时美国最有威力的普通俯冲炸弹不过500公斤左右),水下可以防御400公斤炸药鱼雷的打击(美国普通航空鱼雷不过相当200多公斤)。

        一般军舰的火炮打击,很难对大和号造成什么损伤,所以大和号战列舰在日本一直号称“不沉战舰”。

        无论从战舰吨位、成员数量、武器配备、装甲坚固还是技术含量,“大和号”都是当时世界海军中的巨无霸,无人可与之争锋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认为,如同日本的国土,“大和号”是无敌的,是不可沉没的。

        所以,“大和号”绝不是一艘简单的战舰,而是承载了整个日本民族的荣誉、希望和未来:大和民族的大和号,将驰骋大海,无敌天下。

        但是就是和日本的樱花一般,虽然极致灿,但是往往昙花一现而已!

        日本海军对大和舰的期望值很大,认为凭借象大和级战列舰这样的单舰威力就可驰骋太平洋,且将其当做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得轻易动用。

        然而,大和舰建成服役之时,恰好赶上战列舰的霸主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的时代。

        太平洋战争期间在美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的打击下,“大和”号几乎无所作为。

        虽然威力强大但却生不逢时。

        但可笑的是,就是这艘造价高昂、体型巨大、火力恐怖、装甲厚重的超级巨舰,从开始服役到最终沉没的三年多时间里,没有执行过一次与之身份相匹配的任务,更多的时候是象征性地作为各支舰队的旗舰,在大海上飘来游去。

        并且大和级的单舰建造费用为1亿3780万2000日元,按当时日元的含金量计算,为12.134吨纯金。

        相当于3艘飞龙级航母或1.6艘翔鹤级航母;建造4艘大和级战列舰所用的资金、物料、人力足以建造12艘飞龙级或6艘翔鹤级航母。

        可以说旧日本帝国是用倾国之力在建造这艘超级战舰,这对于战略资源短缺的日本来说,进一步的消耗了日本的战略资源,加速了日本的战败!令人恐怖的460毫米主炮(炮弹重达1.6吨),从未击沉过任何美军战舰,仅有的战果,是其155毫米的舷炮,打沉了美军驱逐舰霍埃尔号,另外,以近失弹击伤一艘卡莎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白平原号,击落美军战机8架。

        1945年4月5日已经穷途末路的日本帝国,为了阻止美军登陆冲绳,出动大和号战列舰执行“天一号作战”命令,全舰只携带单程燃料。

        在日本海军高层看来,大和必须要轰轰烈烈打的沉没。

        即便是死,光荣的帝国海军也要发扬传统,在死中绽放出灿烂的樱花。

        下层士兵也对大和的出击迷信不已,他们认为大和的出击将为武藏报仇,拯救冲绳,拯救帝国海军,拯救日本。

        美军寻找“大和号”是由来已久了。

        在日本海军差不多所有的航空母舰和“武藏号”战列舰 *** 掉之后,“大和号”就成为美军上下耿耿于怀的终极目标。

        因为美军明白,这艘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的“大和号”,被全体日本人称作“日本帝国的救星”,是日本民族的希望和寄托。

        如果击沉“大和号”,就可以从根本上彻底打垮日本军民的士气,尽快结束战争。

        所以,美军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始终围绕“大和号”,目标就是一个:打沉它!

        1945年4月7日凌晨,美国潜艇在九州岛西南海面发现了这支舰队,并在东海洋面遭到美军舰载机攻击,最终在几百架美军战机轮番轰炸1个小时45分钟后停止的了抵抗,静待死亡。

        被命中鱼雷10枚,炸弹24枚,于14时23分大幅左倾,前部弹药库殉爆沉没。

        正如美军判断的一样,“大和号”被击沉,就像抽了日本人的筋,在“无比震惊”之后,全国如丧考妣,士气极度低落,降到了开战后的最低点。

        无论在哪个战场,以往战无不胜的日军,彻底走到了穷途末路。

        大和号战列舰威力虽大,但生不逢时,恰逢战列舰的主力舰地位开始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的时代,并且日本海军将其当作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能动用而很少出战,导致大和号错过了最佳时期,缺乏战斗经验,也为后来的作战埋下隐患。

        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宣告了日本海军的覆灭,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结束。

大和号战列舰的服役生涯一共折合多少天

       大和号(Yamato)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超级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大和”号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确是名符其实的最大、威力最强的战舰。其装甲厚、防护能力强,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

       建造背景:

       自20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经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帝国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国防方针时,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日本帝国海军为确保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的战略是,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上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进而歼灭由美本土前来增援的舰队。为此,日海军选择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并组建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在海上截击美国舰艇编队,在此作战指导思想下,日海军认为,无法在战舰的数量方面,同美海军抗衡,因而企图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美海军在数量上的优越地位。与此同时日本与英美等国在伦敦海军会议上限制海军军备的谈判正在逐渐趋向破裂。1936年,日本拒绝在新的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1937年确定建造3艘大和级战列舰,这就是“大和”号和“武藏”号, 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决定将正在建造的第三艘大和级战列舰“信浓”号改建为航空母舰。

       设计方案

       日本是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在战舰数量上根本不可能与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的美国竞争。日本海军预计,美国海军建造的战列舰舰艇宽度由于巴拿马运河的限制,将搭载406毫米(16英寸)口径舰炮。按照其明治时代以来“数量不足,质量弥补”的方针,日本海军开始准备建造搭载460毫米口径主炮的超级战列舰。日本早在1916年就试制过460毫米口径舰炮,1920年又制造过480毫米口径火炮,具有一定的经验。

       1934年10月,日本海军军令部对海军舰政本部正式下达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任务,要求新舰装备460毫米口径主炮8门以上,155毫米口径副炮12门(四座三联装),或者200毫米副炮8门(四座双联装),最高航速30节以上,舰体防御装甲能够承受自身主炮在20000-35000米距离上的打击。由舰政本部第四部福田启二大佐负责整体设计,由平贺让造船中将负责技术指导,从1935年3月10日至1936年7月20日,先后提出23个设计方案(A-140—A-140F5)。最初的A-140方案,新战列舰正常排水量69,500吨,长294米,主机输出功率20万轴马力,最高航速31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3座3联装9门460毫米主炮和英国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布局一样,集中配置在前甲板。最终,日本海军决定采用了两座三联装主炮塔配置在前甲板,1座三联装主炮塔配置在后甲板的设计。被认为是最佳的战列舰主炮配置方式。

       在新舰的各种设计方案中,动力装置都计划要使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并用的混合动力。由于日本海军安装了柴油机的大鲸号潜艇母舰故障率较高,最后放弃了这一计划,在最终的A-140F5方案中只采用蒸汽轮机。

       建造经过

       日本海军在1937年制定了军备补充计划(即03计划),正式决定建造2艘A-140F5号方案舰(当时称为1号舰和2号舰)。1937年11月4日,1号舰开始在吴海军工厂动工建造。

       日本造船水平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提高,到了昭和时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之一,但是日本岛国资源贫乏,科技实力与英美仍存在相当的差距,而且还处在战争条件下(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仍然不惜代价建造空前强大的战列舰。日本耗费巨资为其造船工业增添大量新式设备,从德国购进了15000吨水压机(一说16000吨)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据资料,这些设备一共花了1000万美元),从而能够制造出包括650毫米厚装甲钢板(为大和主炮炮塔使用)在内的大型锻造件。并且特意将吴海军工厂的船坞加深了1米。

       在制造主炮时,日本遇到的一个重大难题便是如何保证高膛压条件下主炮炮身能具备足够的强度。1920年试制的480毫米舰炮便是由于强度不足而在试射中报废,460毫米舰炮在减装药的情况下勉强通过试射。吴海军工厂舰炮部采用了新的火炮自紧技术。通过内压增强炮身的强度。用这样的方法制造出来的炮身在试射中取得了成功,其身管寿命达200-250发。

       1号舰1939年5月-10月,锅炉安装完毕,9月-11月,主机安装完毕。1940年7月15日,1号舰被命名为“大和”,这个名字来自古代日本畿内五国的大和国,也是日本人对自身民族的称呼。1940年8月8日大和号下水。建造中的大和为了保密,造船厂执行着严谨的机密管制,在能俯视造船厂的地方都加上围板。

       下水后的大和舰开始舾装工程,到1941年7月,该舰主炮已经安装完毕。从10月16日起,大和舰开始试航,10月22日,在宿毛湾以153,553轴马力的动力输出达到了27.46节的航行速度,试航获得成功。11月1日,大和舰首任舰长高柳仪八海军大佐到任。12月7日,大和舰进行了首次主炮射击(主炮开火的声音连海边城市里的居民都听到了)。同时,日本联合舰队派出以6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向美国夏威夷进发,在12月8日凌晨(当地时间为12月7日),这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突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这一行动在宣告太平洋战争爆发,在这一天,大和舰结束了试航。1941年12月16日,大和舰正式竣工,入吴镇守府船籍,并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

       大和舰的舰型

       为了尽可能的缩短装甲带并为主炮射击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平台,排水量近73,000吨的大和舰舰体长宽比设计成6.76:1,为了凭借15万轴马力(只相当于当时一艘日本重巡洋舰的最大输出马力)的动力获得27节的航速,日本海军舰政本部从1935年开始,经过长期水池试验,前后提出40多个不同的船模,从中最终确定了舰型。

       大和号舰艏水线以上部分明显向外前倾,舰艏前端成半圆形,其两舷大幅度外张,借以减少舰艏上浪。舰艏水线以下部分采用球鼻艏,其位置在水线下约3米处,和尖削型舰艏相比,这种新构型可以减少8%的兴波阻力,同时节省了30吨左右的排水量。在球鼻艏内装有零式水下听音器,可以探测敌方潜艇的活动。这种舰艏和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舰艏很相似,但大和的球鼻艏向前突出成一个球形,而“依阿华”的则与水线以下舰艏保持平齐,两相比较之下,大和舰的球鼻艏外观更接近于现代,而效能更明显。

       大和舰舰艏内侧的细腰部却呈内凹的弧形,其减阻性能更为优良。这种外形和“依阿华”级同样非常相似,但“依阿华”级舰艏的内侧曲线延伸到舰体中部以后就变得平直了,而大和舰的内侧曲线则呈弧线一直延伸到了舰艉,实际效能也更为优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原因是“依阿华”级受到巴拿马运河33米宽度的限制。

       大和舰舰艉水线以上高6.4米,与舯部舷水线以上高8.6米相比,其舰艉低陷。由这个地方可以通往大和舰的舰载机机库,舰载机在吊装之前就暂时停放在这里。舰内机库在后主炮之后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可放置零式战斗机、水上观察机各3架。槽两侧设有与上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有舰载机的发射装置。此外,舰尾还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装置等。另外在舰艉两舷侧还有安放舰载小艇的隧道状艇库。

       在大和舰的舰艉处安装有前后配置的半平衡舵,其主舵面积为46平方米,副舵面积为16.5平方米,两舵之间距离15米,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一般来说,两舵并列的平衡舵,一旦被鱼雷命中,容易同时损坏。大和舰的舵效非常明显,其战术回旋直径仅为640米(航速26节状态),而这一优势对在战列舰炮战中占领有利阵位有着很大的作用。

       大和舰的舰桥高45米(从龙骨处算起),从远处看去宛如一座高塔,在其顶部装有主炮观测所(内置98式方位盘)和15米大型测距仪,向下依次为防空指挥所,昼战舰桥,作战室,舰长休息室,罗经舰桥(夜战舰桥),第二海图室,司令塔。在舰桥内部装有直通式电梯。从外形来看,大和舰舰桥侧面积310平方米,正面面积却只有159平方米,仅相当于侧面积的一半,其迎风阻力比较小。

       “大和”号采用单烟囱,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舰体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大和”号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

大和号的主炮口径到底是多少

       839天。大和号战列舰属于大和级,1942年12月16日正式服役,1945年4月7日,在冲绳岛战役中,在前往冲绳岛进行自杀特攻行动中,被美军舰载机命中10枚鱼雷24枚炸弹,最终光荣退役,折合839天。

二战中关于大和舰

       18.11英寸即460毫米。大和号战列舰于1940年8月8日下水,该战列舰装备的主炮炮身重165吨,1941年12月16日服役,1945年4月7日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

       1932年,日本开始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1934年10月,日本海军正式下达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任务。1937年11月4日,1号舰开始在广岛县吴市的吴海军工厂造船船坞开始动工。其正式的名称是“军舰大和”。

       大和号战列舰3座三联装460毫米口径的主炮可以击穿世界上任何一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其主装甲厚度410毫米,同时被2枚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命中也不致影响战斗,最高航速达到27节,建造费用相当于3艘飞龙级航空母舰。

扩展资料:

       大号和战列舰性能数据:

       1、舰长263米;水线长256米;舰宽38.9米;水线宽36.9米;吃水10.4米;

       2、标准排水量65000吨;满载排水量72810吨;

       3、舰员编制总数2415人;装甲防护总重22895吨;

       4、航速27节;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5、主机:12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53000马力(倒车45000马力),储油量6400吨;传动4轴;

       6、舰炮:三座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舰炮,共9门;四座三联装60倍径155毫米舰炮,共12门;12座双联装127毫米舰炮,共24门;45座三联装、21座单装25毫米舰炮,共156门;两座双联装13.2毫米机枪,共4挺;舰载机7架。

       百度百科-大和号战列舰

大和号战列舰是如何覆灭的?

        大和号(Yamato, やまと)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历史上最大的超级战列舰之一。

        大和号建成时,标准排水量65,000吨,试航排水量69,100吨,满载排水量72,808吨注1。

        舰体全长263米,水线长256米,垂线长244米,舰宽38.9米,水线宽36.9米,型深18.915米,平均吃水(试航)10.4米,满载平均吃水10.86米。

        1945年4月7日,大和号战列舰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

        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这时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却是曾极力反对建造大和舰的山本五十六)。

       

        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将其当作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得轻易动用。

        然而,大和舰建成服役之时,恰好赶上战列舰的霸主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的时代。

        太平洋战争期间在美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的打击下,“大和”号几乎无所作为。

        虽然威力强大但却生不逢时。

        1942年6月,“大和”号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战列舰舰队和航空母舰舰队分开使用。

        四艘航空母舰全军覆没(南云中将指挥的第1航空舰队,拥有4艘航空母舰),而“大和”号则在三百海里以外无所事事。

        6月14日,大和舰回到柱岛锚地。

        1942年8月17日,“大和”号再次出港,这次的任务是支援对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

        但该舰到达特鲁克群岛后,只是呆在港里很少出战。

        1943年2月11日,“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接替“大和”号成为新的联合舰队旗舰。

        5月8日,“大和”号离开了特鲁克回到吴港入坞修理了3个月,加装了25毫米高炮和21号对空警戒雷达,又于8月23日回到特鲁克。

        其后一些日子里,该舰被指派去向一些岛屿上的日军运送物资和补充兵员。

        1943年12月25日,“大和”号在特鲁克附近遭到美国潜艇的鱼雷攻击,战舰右舷第165号肋骨(第3号主炮塔附近)被一发鱼雷命中,由于爆炸的冲击导致船舷支持装甲板的弧形构造则插穿防御弹片的水密舱纵向隔壁,机械室及火药库进水,进水约3000吨。

        受损后的“大和”号加速撤离了这一海域。

        1944年1月16日,“大和”号再次回到吴港入坞修理,出于防雷的考虑,在其舷侧水线以下的防水区域内增设了一层呈45度倾角,厚6毫米的钢板。

        同时进行改装提高防空能力,战列舰舷侧的2座155毫米炮塔被拆除,加装6座127毫米双联装高炮,25毫米高炮数则增至98门。

        同时舰上还装上了22号对海警戒雷达和13号对空警戒雷达。

        1944年4月10日,“大和”号的修理及改装工程结束。

        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已经变得对日本越来越不利。

        1944年6月,“大和”号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

        联合舰队把拥有“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的第二舰队编入第1机动舰队,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在这场航空母舰大战中,第1机动舰队损失惨重撤离战场。

        “大和”号第一次用主炮向来袭的美国飞机发射3式对空炮弹。

        锡布延海海战 大和号第一炮塔中弹  1944年9-10月,美国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1944年10月22日包括大和,武藏等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的第二舰队执行捷号作战计划(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舰队遭到了重创),参加莱特湾海战。

        10月24日,进入莱特岛东北的锡布延海遭到美国海军第3舰队航母舰载机的猛烈空袭。

        在战斗中,“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号被击沉。

        “大和”号仅在前甲板被美机投中一颗炸弹。

        10月25日晨,在萨沃岛附近,第二舰队发现美舰(第7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

        “大和”号的460毫米主炮在32000米距离上对美舰开火[注3]。

        烟幕和雨幕、空袭以及美国驱逐舰的攻击行动干扰了“大和”号的射击。

        中午时分,放弃开始回撤。

        26日,大和舰又被航空炸弹命中。

        1944年11月24日,“大和”号返回日本本土吴港。

        “大和”号返回日本本土吴港后,1945年3月19日,吴港受到美军空袭之际,其间“大和”号没有太大损伤。

        1945年3月26日,美军开始实施冲绳岛登陆战。

        日本出动大量自杀飞机攻击美国舰队同时,企图出动包括“大和”号在内的水面舰艇舰队支援冲绳日军的作战。

        对此联合舰队司令部表示反对,但日海军军令部却以大和等舰的出击事关海军“荣誉”为借口,坚持出动该舰。

        4月5日,军令部正式下达了命令“大和”号自杀性出击作战的“天一号作战”命令,1945年4月6日,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还有1艘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

        4月7日凌晨,美国潜艇在九州岛西南海面发现了这支舰队。

        12时31分,美国海军58特混编队发出的第一个攻击波,美国飞机集中攻击“大和”号左舷,有4枚炸弹落到了“大和”号第3号主炮塔附近,其中2枚225公斤炸弹穿透了后部主甲板爆炸,将战舰后部的155毫米副炮和预备射击指挥所炸毁。

        12时43时,大和舰左舷前部被1发鱼雷命中[注4],“大和”号航速降至22节。

        13时35分,美军第二攻击波飞机到达。

        13时37分,“大和”号舰体左舷中部被3条鱼雷命中(分别命中143、124、131号肋骨),使其舰体左倾达7-8度。

        几乎与此同时,由于美机投下的一枚45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炸毁了“大和”号排水阀门,使该舰无法进行排水作业, 沉没时发生大爆炸舰长下令向右舷舱室对称注水以恢复舰体平衡,航速降至18节。

        13时44分,左舷中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使左倾增加到15-16度,这使该舰的大口径高炮无法使用。

        14时01分,美机3颗航空炸弹击中左舷中部。

        14时07分,一条鱼雷还击中右舷150号船肋。

        14时12分,大和舰左舷中部和后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舰体倾斜达16-18度。

        由于右舷注排水区已经注满水,只能继续往机械室、休息室和锅炉舱里注水。

        14时15分,大和舰左舷再中1雷,航速渐渐减至7节。

        舰长被迫发出了弃舰令。

        14时23分,大和舰突然发生主炮弹药库大爆炸,全舰2498名官兵(连同司令部人员共有2767人)中仅有269人获救(另有7名司令部人员获救),其沉没地点在日本九州岛南西,德之岛西北,东经128度04分,北纬30度43分。

        1945年8月31日,大和舰正式注销船籍。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战,大家就会想到了庞大的战列舰,一门门巨大火炮看着就可怕,活生生的就是一座可以移动的海上堡垒。在二战中欧洲最属有名的战列舰肯定就要属于德国的脾斯麦号战列舰和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以及美国的密苏里号了。这些都是在当年战斗力极强的一些战列舰。但是他们都不是当时最大的吨位最重的战列舰,那么最大吨位最重的战列舰是哪个国家的呢?它是怎么覆灭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可以把人一拳打死和能把人一拳打死的概念是不同的。为什么不同呢?前者把那个人看成了沙包,傻傻的站着给你打。后者就是人打你,你也打人的情况下,把人打死。显而易见,后者比前者难太多了!

        回到今天的话题,日本历史上,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吨位的战列舰——大和号。要说这艘船有点像德川幕府后期的那些武士。一个词,鸡肋!换句话,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现代意义(机械动力、后装线膛炮、钢甲舰体、高吨位)的战列舰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战列舰作为海军主力舰在利萨海战(意奥)、甲午海战(中日)、对马海战(日俄)、日德兰海战(英德)等著名海战中表现出巨大威力。

        因此,进入20世纪特别是一战之后,以战列舰为代表的“大舰巨炮主义”受到欧美列强的推崇,为争霸全球各海军强国像打了鸡血似地竞相建造战列舰,导致新建战列舰的排水量吨位越来越大,主炮口径越来越粗,防护装甲也越来越厚……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就连专门限制全球军备竞赛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伦敦海军条约》最终也抑制不住。作为自尊心极强的日本国,同样不甘于落后。日本造船水平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提高,到了昭和时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之一。

        但是日本岛国资源贫乏,科技实力与英美仍存在相当的差距,而且还处在战争条件下(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仍然不惜代价建造这种空前强大的战列舰。日本为此耗费巨资为其造船工业增添大量新式设备,从德国购进了15000吨水压机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这些设备一共花了约1000万美元,从而能够制造出包括650毫米厚装甲钢板(大和舰主炮炮塔使用)在内的大型锻造件,并且特意将吴海军工厂的船坞加深了1米。

        在大和舰的整个建造过程中,日本人前后耗资1500亿日元(战后价格),平均每吨重量就需要200万日元。

        二战时,日本海军界曾流传一个笑话,世间有三样最无用的东西: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和日本的大和号。

        大和号生不逢时,正赶上航母崛起的年代,舰载飞机称雄海洋,大舰巨炮主义已经走向没落,大和号在整个战争期间无所作为。

        1945年4月大和号被派往冲绳执行特攻任务,既无飞机护航,也没有返程燃料。当时联合舰队遭受重创,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作为旗舰的大和号去支援冲绳作战,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向世人证明日本海军还在继续战斗罢了。4月7日,在九州岛西南海面,大和号被美军航空炸弹和鱼雷击沉,全舰近三千名官兵充当了炮灰。

        那么,如此“雄壮威武”的大和号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

        众所周知,战列舰基本没反潜能力的,都是靠驱逐舰提供保护,这方面,没什么好说的,各个国家都一样,接近零的水平。

        大和号在冲绳之战,为了增强自身防空能力,舰上已见缝插针地加满了25mm机关炮,共计162门。其中三联装52座,单装6门,数量上的确惊人,但实战效果却强差人意。资深军迷都知道,日本海军的机关炮用15发弹闸供弹的,以三联装的火炮,一个人操作火炮转动,一个开火,三个人按装弹闸,另三个人后备,共计八个人。

        操作复杂,而且弹药占空间。十五发子弹就要有一个弹闸,作战的时侯,为了效率,只能把空的弹闸放到地上,直接上装好弹的弹闸以节省时间。

        可以想像作战时,舰上不但推满弹壳,还堆着空弹闸。由于弹闸只有15发子弹,通常把弹道修正到飞机飞行路线时,子弹都已打完了。换了弹闸,飞机都飞到另一边了,比起链式供弹方式,差的不是一档次。

        因此,大和号战列舰死于对方的空军,一点都不冤枉。

        作为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曾经是日本的国家象征与骄傲。然而作为承载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艘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使原本就入不敷出的日本勒紧裤腰带、倾尽国力所打造的钢铁图腾,最终却加速了日本的失败。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其实是败于那个早已被时代所淘汰的迷梦!

       好了,关于“大和号战列舰”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大和号战列舰”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